11月19日上午,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在北京展覽館開幕。開幕式上, 八個國家文化大數據區域中心首次公開亮相并集中授牌。
這八個區域中心分別是:國家文化大數據東北區域中心、華東區域中心、華中區域中心、華南區域中心、西南區域中心、西北區域中心、東盟區域中心和多語種區域中心。
上述各區域中心分別由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根據中央文改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經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文化大數據產業委員會認定,以上單位具備承擔國家文化大數據區域中心建設和運營的條件,將按照區域級數據中心和智能計算中心的功能定位,上聯國家文化大數據全國中心,下接行政大區內省域中心,負責區域內省域之間的數據、信息、產品等交易和結算,并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標準化要求,裝配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底層關聯集成系統,配置相應的軟硬件及設施,確保國家文化大數據的存儲、傳輸和安全保障;主動對接行政大區內省域中心的承建主體,為其建設和運營省域中心提供專業性指導和服務,必要時承擔其委托的與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相關的業務。
承擔區域中心建設和運營的主體,還要認真履行國家文化大數據省域中心建設和運營的職責,為省域內數據、信息、產品等確權、交易、結算和支付提供專業化服務。
據悉, 各區域中心在申請報告中均已明確了建設任務和進度要求:
中心平臺建設
湖北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擬將國家文化大數據華中區域中心和湖北省省域中心,建在湖北廣電光谷傳媒基地IDC數據機房,計劃明年上半年交付,可提供500個標準機柜(一期),并為二期預留1500個標準機柜。
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計劃一期(2020年8月-2021年12月)建設完成云基礎設施平臺,數據中心20個標準機架,具備2000vCPU計算能力和3PB存儲能力,完成云應用層文化大數據資源管理、統一用戶認證管理、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管理、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管理和文化大數據資源分發系統軟件建設,基本滿足文化遺產標本庫和紅色文化基因庫建設支撐工作。
新疆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擬依托“天山媒體云文化科技支撐基地”構建國家文化大數據多語種區域中心,占地面積約31畝,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封頂,規劃建設2000個云數據中心機柜。2021年即可根據承載的數據及業務量分批投入使用。
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擬將國家文化大數據中國-東盟區域中心和省域中心建在“廣電云”平臺上,擬為國家文化大數據提供2000核虛擬CPU資源(一期),二期可預留5000核虛擬CPU資源,并隨著體系建設的逐步推進,按需線性擴容相應的計算、存儲、網絡能力。
“三庫”建設
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等9家一級博物館的標本庫建設。同時,分階段解構、萃取周、秦、漢、唐以及延安紅色革命的文化元素、文化標簽,形成文化素材庫。
國家文化專網建設
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將通過國家廣電省干光纖網絡,未來可實現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省區廣電網絡高質量、大帶寬互聯互通,滿足國家文化大數據東北區域中心對網絡帶寬、覆蓋范圍、安全性、可靠性的需求。
文化體驗體系建設
廣東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將結合中國廣電5G粵港澳大灣區試驗網建設,進一步加強數據鏈路建設,有效鏈接文化企事業單位、省內文化場館、國家文化大數據文化體驗體系(園、館、廳)等,通過技術創新和手段創新,進一步推動省內文化大數據體系的融合發展。
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將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鳳凰文化MALL、幸福藍海院線等城市商業綜合體,擬在全省13個設區市同步開展試點建設,打造50家左右文化體驗館。
文化生產線建設
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還將重點打造省演藝集團數字戲曲版權再利用平臺、鳳凰出版集團數字出版中心等一批重點數字文化生產線。
文字:王立立
來源:伏羲云